不是肯定自我,而是接纳自我

哲人: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你刚才说到的”受自我意识羁绊,不能无拘无束行动“的问题,这可能是很多人都有的烦恼。那么,我们再回到原点去看看你的”目的“是什么。你想要通过小心翼翼的行动获得什么呢?

青年:为了不被嘲笑、不被小瞧,就是这种想法。

哲人:也就是说,你对本真的自己没有信心吧?所以才尽量避免在人际关系中展露本真的自己。一个人在房间里的时候,你也一定能够放声歌唱、随着音乐起舞或者是高谈阔论吧。

青年:呵呵呵,可让您给说中了!一个人的时候我也能够无拘无束。

哲人:如果是一个人的时候,谁都能够像国王一样无拘无束。总而言之,这也是应该从人际关系角度出发考虑的问题。因为并不是”本真的自己“不存在,只是无法在人前展露出来。

青年:那么,怎么办好呢?

哲人:还是共同体感觉。具体来说就是,把对自己的执著(selfinterest)转换成对他人的关心(socialinterest),建立起共同体感觉。这需要从以下三点做起:”自我接纳“”他者信赖“和”他者贡献“。

青年:噢,是新的关键词呀。都是什么呢?

哲人:首先从”自我接纳“开始说明。第一夜的时候,我曾经介绍了阿德勒”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,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“这句话,你还记得吧?

青年:当然。

哲人:我们既不能丢弃也不能更换”我“这个容器。但是,重要的是”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“来改变对”我“的看法和利用方法。

青年:这是指更加积极、获得更强的自我肯定感、凡事都朝前看吗?

哲人:没必要特别积极地肯定自己,不是自我肯定而是自我接纳。

青年:不是自我肯定而是自我接纳?

哲人:是的,这两者有明显差异。自我肯定是明明做不到但还是暗示自己说”我能行“或者”我很强“,也可以说是一种容易导致优越情结的想法,是对自己撒谎的生活方式。

而另一方面,自我接纳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个”做不到的自己“,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,不对自己撒谎。

说得更明白一些就是,对得了60分的自己说”这次只是运气不好,真正的自己能得100分“,这就是自我肯定;与此相对,在诚实地接受60分的自己的基础上努力思考”如何才能接近100分“,这就是自我接纳。

青年:您是说即使得了60分也不必悲观?

哲人:当然,毫无缺点的人根本没有,这在说明优越性追求的时候已经说过了吧?人都处于”想要进步的状态“。

反过来说也就是,根本没有满分的人。这一点必须积极地承认。

青年:嗯,这话听起来似乎很积极,但同时又有消极的因素。

哲人:所以我要使用”肯定性的达观“这个词。

青年:肯定性的达观?

哲人:课题分离也是如此,要分清”能够改变的“和”不能改变的“。

我们无法改变”被给予了什么“。但是,关于”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“,我们却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。这就是不去关注”无法改变的“,而是去关注”可以改变的‘这就是我所说的自我接纳。

青年:……可以改变的和无法改变的。

哲人:是的。接受不能更换的事物,接受现实的“这个我”,然后,关于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,拿出改变的“勇气”。这就是我接纳。

青年:哦,这么一说……以前有位作家曾引用过这样的话,“上帝,请赐予我平静,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:给予我勇气,去改变我能改变的;赐我智慧,分辨这两者的区别。”来自一部小说。

哲人:是的,我知道,这是广为流传的“尼布尔的祈祷文”,是一段非常有名的话。

青年:而且,这里也使用了“勇气”这个词。我本以为己经烂熟于心了,但现在才察觉到它的意思。

哲人:是的,我们并不缺乏能力,只是缺乏“勇气”。一切都是“勇气”的问题。

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