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1章 名字

李显与众臣在寝殿之外求了一晚上, 武皇就是闭门不见。新的奏疏送至寝殿之外,当中有不少要事急待武皇处置。李显越看越头疼,这些事情哪是他一个久离政务的闲人能处置的,稍有不慎, 四境烽火燃起, 那可是江山倾颓的大事。

臣子们劝不出武皇,便只能期待李显处置政务, 李显调转矛头, 恳请太平出来帮手。好不容易裴氏把寝殿的门打开半扇,带来的却是武皇口谕——英王暂理政务, 公主从今往后常伴武皇身侧。

李显彻底慌了,朝中众臣大多是脸生之人,哪些人可用,哪些人不可用, 各部有哪些官员, 他一概不知, 这如何处置得了?

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,李显只得抽了羽林将士的佩剑横在喉咙边上,急呼道:“母皇您这是要逼死儿啊!您再不出来, 儿可就……可就死在这儿了!”

“英王莫要冲动!”

“陛下!求您出来主持朝政吧!英王可是您膝下最后的血脉了, 他可不能再有事了。”

臣子们的声音此起彼伏, 大清早吵扰得烦人。

踏实睡了一夜的武皇充耳不闻, 气定神闲的让婉儿梳了发,戴了冠,给太平递了个眼色,低声道:“该上朝了。”

太平扶住母亲的手臂,垂首道:“诺。”

裴氏将寝殿大门重新打开, 太平与武皇终是出现在了众臣面前,官员们纷纷跪地叩首,等待着武皇的令旨。

武皇微微昂头,“朝堂事,朝堂说,这是朕的寝殿,不是论政的地方。”说完,她头也不回地朝着万象神宫的方向走去。

朝臣们长舒了一口气,李显也松了一口气。

谁都不敢多说一言,跟着武皇来到了万象神宫之中。

武皇坐上龙椅,揉了揉额角,烦躁地道:“朕昨日说得还不够明白么?英王是朕的儿子,他来监国合情合理,你们有何异议啊?”

朝臣们还没开口,李显便先跪了下去,叩首道:“儿自知庸碌,难当大任,还请母皇收回成命。”

“你是朕唯一的儿子了,这担子不由你来,该由谁来?”武皇不悦,抬眼一扫众臣,“诸位爱卿,你们以为呢?”

众臣哑口,心中其实皆有答案,只是谁也不敢接武皇的话茬。

李显心焦,急道:“社稷为重,还请母皇收回成命!”说着,他再次叩首,直起身时,当殿说道,“太平仁德,民望甚高,天下百姓莫不爱戴,儿请母皇立太平为……”李显的视线落在了身侧的太平身上,说出了那个从未有过的称谓,“皇太女。”

这三个字出来,众臣脸色大变。

左右相互递传眼色,前后张望,谁也不敢附议,谁也不能附议。

天下岂有公主继承大统的道理?即便储君愚钝,他们也可以尽心辅佐,可男女之别,涉及纲常,这可比旁的事重要多了。

狄仁杰抱着笏板,听了片刻同僚们的议论,心中已经有了决断。他清楚公主才德,也知道公主是守诺之人,否则,以公主现下的权势若真想君临天下,只怕早就命手下官员上书请立皇太女了。

如今崇茂为皇太孙,母亲太平做皇太女,也算是合情合理,毕竟崇茂也是李唐血脉,他们尽心辅佐武皇多年,为的不也是让李唐皇孙继位么?

武皇倒不急着回应李显,反倒先问众臣,“诸位以为呢?”

狄仁杰走出队列,跪在了李显身侧,凛声道:“殿下既是皇太孙的母亲,入主东宫也在情理之中。”

狄仁杰是武皇多年的心腹众臣,瞧见他附议后,零星的几个官员也跪地附议。

太平却在这个时候往前走了半步,朗声道:“臣不做大周的皇太女。”这话一出,众臣哗然。

殿下怎敢在这个时候说这样的话!

狄仁杰也暗自心惊,明明局势大好,殿下说这样的话岂不是让武皇难堪么?不仅狄仁杰如此想,一直跟着太平的幕僚们也惊出了一身冷汗。

若是殿下今日触怒武皇,那他们这班幕僚也难逃问责。

眼尖的臣子们已经觉察了武皇眼底涌动的怒色,心都跳到了喉口,砰砰作响。

“太平,你知道你在说什么?”武皇冷声反问。

太平往前再走了半步,凛然对上了武皇的眉眼,“臣知道。”

李显早已吓得半身冷汗,跪地向前,轻轻地扯了扯太平的裙角,示意她莫要放肆,免得惹得母亲大怒。

“陛下当年登基,是为了帮父皇守护江山,若是大周出了二世君王,此乃谋朝篡位。”太平昂起脸来,“臣绝不做这不忠不孝之人!”

太平的话切中了李唐旧臣们的痛点,他们等待这句话已经等了许久,最该说这句话的英王却瑟瑟然跪在地上,宛若一只摇尾乞怜的小狗。

武皇眸底的杀意大盛,“朕真是把你宠坏了!”

“臣只知道,臣自始至终都姓李。”太平铿锵有力地道出这句话,这次连武攸暨也吓白了脸,急忙走上前来。

“公主……”

“滚开!”

太平当殿将武攸暨拂开,继续道:“本宫可以帮三哥守护江山,可本宫只守李唐的江山!”说着,太平厉喝道,“三哥,你到底是大周的英王,还是大唐的英王?”

这句话问得李显瞠目结舌,他哪敢答话。

“放肆!”武皇的一声厉喝响起,只见她身子摇了摇,若不是婉儿及时上去搀扶,只怕要立即晕倒在地。

婉儿扬声道:“陛下怒极攻心,快传太医!”一边说着,一边扶着武皇下了龙台,招呼了宫人们上来,把武皇扶出了万象神宫。

众臣都被吓得不轻。

武攸暨急声道:“殿下今日这些话实在是大逆不道。”

“你我可以和离!”太平说得干脆。

武攸暨被太平一句话梗在了原地。

狄仁杰走上前来,恭敬地对着太平一拜,“殿下为何要在这个时候说这些?”

“狄公应该知我,这就是我的初心。”太平答得平静,语声不大不小,足以让那些李唐旧臣们听得分明。

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公主,如今她羽翼渐丰,朝中势力不小,武皇已老,手下酷吏皆已剪除,况且公主说的也是实在话,虽然忤逆,武皇却不能用这个理由诛杀公主,以免遭来天下人群起而攻之。

毕竟天下人思唐久之,公主民望甚高,在这个时候请复国号,也是合情合理。

太平的“初心”二字落在狄仁杰的心坎上,也落在了李唐旧臣们的心坎上。他们忽然明白了,殿下这些年兢兢业业到底是为了什么,她的的确确是在守护先帝的江山。

至于英王……

他们看英王那心神慌乱的模样,哪有半点李唐王孙该有的骨气?由公主执掌江山,平稳朝堂,再把江山交给皇太孙崇茂,当比英王执政稳妥得多。

毕竟,公主若有私心,绝不会务实这么多年,更不会蛰伏到今时今日,在武皇动不了她时才显露初心,请复李唐国号。

公主与驸马感情甚笃,可方才为了李唐,她也可以当殿说出“和离”二字,足见她拥护李唐的心有多么坚定。

就在李唐旧臣反复思忖时,太平却迈步踏出了万象神宫。

众臣下意识地跟着公主,浩浩荡荡地来到了武皇的寝宫之外。

她坦坦荡荡地在寝宫外一跪,扬声道:“请母皇复唐国号。”

李唐旧臣们听见这句话,也跪下附议公主。他们好不容易盼来这样一天,他们一定要帮着公主把这事给办成了。

武攸暨生怕官员趁机闹事,率领羽林将士将寝殿围了起来,亲自值卫。

他知道太平想做的事一定劝不了,他更不想太平将他们早就和离一事公诸天下,是以现下劝也不是,不劝也不是,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样,不断在殿前来回踱步。

武崇训心烦意乱,领着一众武氏子弟前来助阵,今日若是武皇允了公主所请,武氏将失去最大的靠山,他们该如何是好?

他暗恨太平,真是看走了眼,原以为她嫁给了武氏,便会给武氏谋事,即便她当了皇太女,武氏也会站她那边,可万万没想到太平自始至终竟是为李唐谋事的!

裴氏把殿门关上之后,回头给武皇斟了一杯甘露,忧心忡忡。

武皇接过甘露,喝了一口后,看向婉儿,“婉儿,来,陪朕下一局棋。”

“诺。”婉儿应声走过来,在武皇对面跪坐下来。

武皇轻笑,“再熬一晚,明日朕会给他们一个交代。”

婉儿知道这出戏必须这样演下去,只是她心疼殿下的身子,担心殿下在外面跪得久了,会伤到膝盖。

“没有哪条帝王路是好走的。”武皇似是知道婉儿在想什么,她拿起一枚黑子,当先棋落棋盘正中之处,“该她挨的苦,谁也替不了她。”

婉儿轻叹,拿起一枚白子,落在了棋盘上。

武皇满意地笑了,“朕也想瞧瞧,你是如何辅佐太平的?”

婉儿愕了一下,听出了武皇的言外之意。

武皇笑意复杂,“朕不退居后宫,有些人便会对朕有期盼,于太平而言并不是好事。”说着,武皇又落了一子。

她自忖时日不多,便想为太平再做点什么。

君王,永远不能只看眼前。

她看的是数十年后,她期盼出现的事。

婉儿跟了一子,感慨道:“陛下是世上最好的母亲。”

武皇笑意深了几分,“朕倒希望你说另外一句。”

婉儿抬眼,对上了武皇的目光,坚定地道:“也是臣心悦诚服的君王。”

武皇得意地笑了,若有所思地问道:“你说,后世会如何评说朕这个皇帝呢?”没等婉儿回答,武皇却已有了主意,“历代帝王皆有碑文记录功过,朕便在陵寝外立起无字碑,任凭后世人评说。”

婉儿心窝一烫,虽然上辈子已经有过这样的一幕,可这辈子重现这一幕,她还是为武皇这样的心胸折服。

敢把功过交给众生,放眼历代帝王,有谁能有这样的胆识?

武皇瞧见婉儿的眼眶红了,不禁笑问道:“若是让你来写,你会如何写朕的功过?”

婉儿上辈子已经想过这个答案,所以这一世她毫不犹豫地给了武皇答案,“日月凌空。”

武皇回味着婉儿说的这四个字,就像当初婉儿写给她那时一样。

曌。

终其一生,她当得起这个名字。她的光耀哪怕在千百年后,也依旧光彩绚丽。

武曌绝对是大唐青史之中一笔无可替代的艳色!

“朕叫武曌。”武皇说这句话时,满眼都是骄傲之色,她知道她没有辜负这个名字,她也希望太平也不会辜负她的名字,“朕拭目以待一个太平盛世。”

武皇一子落下,在棋盘上发出清脆的一声响声。

婉儿会心笑了笑,敬了武皇一子,“臣也期待这个太平盛世。”

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