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8章 何以天下

原焕刚才的确没反应过来,主要是郭嘉回的太快,这家伙三言两语把话题拐到奇奇怪怪的地方,让他们想正经起来都不行。

所以,小皇帝真的想禅位?

戏志才无奈的看着如梦初醒的主公,很想知道他是不是在屋里待久了困迷糊了,“文若刚才的确提到了禅位之事,是杨太尉主动去他府上寻的他,太尉主动去找,想来也清楚陛下的意思。”

杨太尉去文若府上,可见对这事儿不怎么反对,他们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当得起天下人的评判,老爷子愿意让小皇帝从心禅位也不是不能理解。

小皇帝命苦,除了刚出生那些年在宫里被董太后抚养长大过了几年好日子,后来灵帝驾崩,大将军何进不顾灵帝旨意非要立刘辩继位,何进手里有兵,他也只能把皇位让出去。

刘辩当皇帝的时候也是个傀儡,皇弟刘协当然也只能任人摆布,小皇帝先封渤海王,后改陈留王,董卓进京后又被董卓当成提线木偶坐上皇位,亲眼目睹亲人被害死,小小年纪如履薄冰,当皇帝当的也是战战兢兢。

后来董卓伏诛,朝政又被王允把持,小皇帝日子没好过多少,还破天荒的经历了被乱民攻打皇宫的惨状,也不知道是在董卓身边更憋屈还是在王允手下更难受。

他们家主公对长安城来的人非常有耐心,除了主动找事儿的董承伏完等人,其他只要乖乖听话不找事,日子一定能过的非常舒坦,想要为国效力他们家主公不会拦着,不想干活儿也有俸禄领着,除了手上没有权利,安闲自在看的他都羡慕不已。

小皇帝有没有天子的名号他们家主公都不会对他下手,真想和王允那样通过拿捏天子来掌控朝臣的话,最开始小皇帝来到邺城后就会将人管控起来,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随他想去哪儿就去哪儿。

所有人都很清楚,他们家主公才是天命所归,说句不好听的,当今天子在哪里都只能是摆设,他们家主公愿意当一手遮天的权臣,天子就是天子,他们家主公想要改朝换代,天底下也没人能挡得住。

百姓已经被战乱吓怕了,谁都不愿意再打仗,他们不在乎谁当皇帝,谁能让他们吃饱他们就跟着谁,只要能过上安生日子,就算龙椅上空空如也他们也能接受。

别人的想法不重要,重要的是他们家主公自己是怎么想的。

戏志才神色平静看向他们家主公,只见那谪仙般的人物后怕的拍拍胸口,倒了杯水压压惊,然后才感叹道,“老爷子竟然没有反对,倒是有些出乎意料。”

郭嘉和戏志才对视一眼,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难以言喻。

说他们家主公淡定吧,他显得很是慌张,说他们家主公不淡定吧,说出的话又让人紧张不起来,所以他到底是紧张还是不紧张?

这人怎么就那么……那么……

该怎么形容是好?

郭奉孝难得觉得自己的学识非常匮乏,甩甩脑袋看向他们家主公,索性现在没有外人,说起话来也没那么多讲究,“主公是接受还是不接受?”

“规矩在那儿摆着,怎能说接受就接受。”原焕瞥了他一眼,握着杯子暖手,“自然是不接受。”

不接受,听着像是拒绝,可再加上前面的规矩二字,这个不接受就有些高深莫测了。

帝王禅位并非说禅就禅,天子禅位大臣就封都要经过“三让”之礼,不管是主动禅位还是被迫禅位,都要经过三推三让的环节。

毕竟禅让之事古来已有,被选定之人接受的太快会显得急功近利,三推三让才能彰显出禅位者和被禅位者都是品德高尚的天命之子。

其实仔细数下来,环节也不算太繁琐,无外乎是天子主动提出禅位,第一次拒绝,群臣联名劝进,第二次拒绝,被禅位之人主动上表,态度坚决表示不愿继位,第三次拒绝。

再下第四道诏书,到时才是“不得已”接受皇位。

其中的一二三四都是虚指,真正的次数可能比这个多,总之不可能再第一次的时候就答应,那样会显得他很不要脸。

具体安排下去之后,推让肯定不只三次,像他这样为国为民的好官,怎么能那么容易就答应受禅?

丢什么也不能丢脸,他不是郭奉孝,干不出那么丢脸的事情,不管怎么样,必须把表面功夫做足了。

戏志才若有所思的点点头,“趁现在文若不在,主公先给我们透个底,三让之后又该当如何。”

“为何要趁彧不在,志才难道觉得彧会成为主公前行路上的绊脚石?”戏志才话音刚落,荀彧的声音就再次传来,面无表情的温润君子缓步走来,面上是罕见的不假辞色。

不光戏志才,连原焕看到他这般反应都下意识绷紧了身子。

这可是能干出以死殉国的荀彧荀文若,就算他们这些年交心知底,荀文若对他的心思也了解的不能再了解,真正面对这场面的时候还是很紧张。

如果荀彧还是强烈反对,他也放不下这些年处出来的感情,大概也只能像史上曹老板一样,等他们全都去见了老祖宗,再由下一辈来完成改朝换代的壮举。

反正刘姓宗室不可能继续当皇帝,他这些年干了那么多事情,很多都和宗亲世家对着干,如果他百年后刘姓皇室重新掌权,那完了,他们这些年的努力十成十的会全部白费。

荀彧察觉到气氛的变化,痛心疾首的看向他们家主公,“彧平时待主公如同亲子、咳、如同手足,主公怎能如此做想?”

原焕:???

等会儿,你刚才说什么?再说一遍!

什么叫如同亲子?

他还没到眼花耳聋的年纪,临时改口也没用,荀文若你把话说清楚!

眼看着他们家主公要发火,荀彧赶紧落座将话题扯回来,“太尉昨日所言有理,主公不在,彧便自作主张和太尉商量了不少事情,只等主公做定夺。”

禅位是大事,天子识趣儿不用他们家主公费心,他们也不能干看着不配合。

昨日杨太尉找到他的时候他又何尝不惆怅,可是再想想,大汉气数已尽,刘氏没有人能力挽狂澜,恰在此时又出了他们家主公这等惊才绝艳的人物,再强求汉室长存也没有意义,往好处想,大汉至少没有像秦朝那样毁的惨烈。

天子主动禅位,百姓没有遭殃,也算为前面几位皇帝造下的孽赎罪了。

荀彧低叹一声,无视了他们家主公控诉的眼神,缓缓开口将昨天和杨彪商量的事情告诉他们。

郭嘉无声大笑,促狭的朝他们家主公眨眨眼睛,平日里总说他是郭三岁,现在怎么着,主公也少不了当个原三岁,谁也不比谁强。

他说什么来着,就他们家主公这不计后果的行事风格,没有人在后面给他收底是万万不行的,偏偏他的身体又不好,劝也不能劝的太强硬,可不得跟哄小孩儿一样哄着。

荀文若一直待在这人身边,对他的脾气拿捏的再准不过,也幸亏文若家里有适龄的孩子能让他磨练心性,不然还不得年纪轻轻未老先衰。

啧啧啧,主公也是沉不住气,他被喊了那么多次郭三岁都没啥反应,文若只是口误而已,怎么就非揪着不放了?

是儿子还是手足不重要,重要的是陛下要禅位,赶紧赶紧,不要打岔,快回神。

郭奉孝一本正经的加入讨论,一点面子都不给他们家主公留,和禅位之事相比,其他都不算事儿。

天子的每一次禅让都有讲究,严格来说,其实并不是天子下召然后群臣应和这样一来一回,而是天子下诏后群臣多次劝进,甚至要多达五六次,然后再让他们家主公多次“批评大臣”最终再上表辞让。

禅位诏书怎么写也有讲究,不过这些不用主动担心,他们这些手下人自己就会准备妥当。

自古以来天命无常,帝王不一姓很正常,商汤灭夏,周武伐殷,往上数多少年也找不到姓刘的天子,如今汉室为正统,还不是因为高祖皇帝争气。

如今刘姓后代不争气,帝王姓氏发生变动一点问题也没有。

汉室衰微,小皇帝即位以来天降灾难,董卓乱政,群雄割据,以致于天下的国土都不是汉土,百姓都不是大汉百姓,如果没有他们家主公,天下会乱成什么样子简直不敢想。

古有尧舜禹选贤禅位,如今他们家主公天命所归,接受禅位是理所应当。

当然,话不能说的那么浅显明了,他们这些臣子可以附和,主公得矜持,得端着,得拿出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势。

郭嘉琢磨了一下,觉得这里可以安排安排,他们家主公深得人心,怎么能没有大臣上表夸赞,夸还不能夸的太委婉,要让天底下所有的百姓都能听懂才行。

这是大汉天子主动禅位,是百姓的愿望,天命不可违,让您接着您就接着。

孙策那小子前些天举荐了一个名叫陈琳的儒生,文气贯注笔力强劲,格外擅长撰写章表书檄,雄浑大气鞭辟入里,到时候让那人拿出写檄文的架势来写赞表,肯定能让全天下的人都拍案叫好。

陈琳文笔出众名声在外,总不能写的还不如荀文若吧。

主公那边先推辞着,他们这边还得准备第二次、第三次、第四次、第五次……第好多次的劝谏,这一流程最好能在选定的良辰吉日之前结束,他觉得年后一个月之内就不错,等过了年天气转暖,正好受禅台也建的差不多了,天气暖和受禅也省得主公受罪。

光武帝刘秀掌权之后,宣布图谶于天下,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,用谶纬解经,如此一来,谶纬之学依附经学大显于世。

本朝从那时候开始就谶纬盛行,虽然他们都觉得那玩意儿没什么用,但是架不住百姓觉得有用,神神叨叨的不管还不行,主公要名正言顺的受禅,天意这边也得用心琢磨。

高祖斩白蛇,他们家主公这身娇体弱拿刀都拿不动,斩白蛇有点困难,回头想想有没有别的地方可以编,必须得编个比高祖更威风更有气势的传说出来,不然俩人都是开国君主,他们家主公岂不是被高祖压了一头。

不行不行,这种地方绝对不能认输。

五行之说、天象轮回,怎么有用怎么来,笔杆子拿在他们手上,还不是他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,他们家主公虽然没有亲自打过仗,但是这些年来每一仗都少不了他的功劳,能打胜仗的将领有很多,能让所有将士都吃饱饭的主公却屈指可数,他们家主公能做到这一步,就足以说明天意在他们这边。

还有还有……

原焕一脸麻木的坐在主位,听着几个人讨论的热火朝天,感觉自己和他们格格不入,他还没来得及说话,怎么就开始讨论怎么改正朔、易服色、正大号了。

为什么最后跟不上节奏的会是他自己?

原老板在旁边当了半天的透明人,在三个人喝水润嗓子的时候终于找到机会插话,“你们为什么不觉得我会推辞?如果我真的推辞,你们会怎么办?”

郭嘉挑了挑眉,“主公想看我们的反应?倒也不难,志才,你来说。”

戏志才无奈的看他一眼,拢袖起身动作行云流水,“天下英雄喁喁,冀有所望。如不从议者,士大夫各归求主,无为从公也。”【1】

这话是光武帝刘秀登基之前他手下人劝他的话,那么多人跟随他,不为他自己着想也要为他身边的谋士武将想想,功高盖主可不是什么好事儿,他能容下别人,别人不一定能容得下他。

如今天子已经提出禅位,主公不答应岂不是寒了身边人的心?

不是所有人都念着汉室,他们虽然嘴上说着汉室是正统,可是事到如今,正统没有吃饱饭重要,汉室接连出了好几个荒唐的皇帝,之后冲、质帝短命,甚至后面出现三代没有直系后嗣的情况,刘姓宗亲人数众多,从哪一脉选人都可能激起其他人的不满,不如直接改朝换代建新朝。

主公力挽狂澜中止乱世,功劳之大无人能匹敌,汉室宗亲在乱时无能为力,安定下来又想谋夺皇位,天底下哪儿有那么好的事情?

说他们贪图名利也好,说他们离经叛道也罢,天下是主公带着他们千辛万苦平定下来的,他们所求不过是个青史留名,哪儿有到了最后却让别人把成果摘了的道理。

便是主公不愿,他们也不能答应。

更何况,主公从来没有还政的打算,也没有教导小皇帝为君者该当如何,反而倾尽全力培养袁璟小公子怎么当个合格的掌权者,他们又不是傻子,怎么可能连那么简单的事情都看不出来?

戏志才哄小孩儿一样丢下就一句话,不等他们家主公有回应,回去继续商量国号年号选什么好。

他们家主公是天上仙君、是百姓心中的救世天神、是不世出的英才明主,普通的国号年号配不上他们家主公,必须仔细挑选才行。

原焕幽幽叹了口气,他怎么也没想到小皇帝提出禅位的意思之后会面临这么一副场面。

小皇帝前不久偷偷暗示过他,只是被他推了回去,没想到杨老爷子转头就去找了荀彧,更没想到荀彧会接受的如此迅速。

荀文若带头商量如何改朝换代,这场面是不是有点离谱?

>